温馨提示:由于篇幅原因,很多内容不能详尽,如果您或者您的家人需要疾病咨询,可点击此处进行免费沟通。
尿床是指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故又称遗尿。多为3一12岁小孩之疾病。发病原因分功能性、器质性。前者与遗传有关,好发于神经质小孩;后者属于某些疾病的一种症状。先天性大脑发育不全或后天各种因素所致的大脑功能紊乱,或由于脊髓的反射弧消失,或由于泌尿系及其周围组织病灶刺激,都有可能产生尿床。3岁以前因中枢泌尿机能发育尚不完善,此时出现反射性排尿,则不属此病。本病中医亦称“遗尿”,俗称“尿床”。认为肾与膀胱俱虚不能制约水道或脾、肺气虚不能约束水道时可致。
1、一般治疗。不要责难和打骂儿童,应给予鼓励,使患儿有治好遗尿的决心。父母对患儿给予高度关心和爱护。在晚饭后禁止饮水,放睡前排尿,夜间唤醒患儿起床排尿1~2次。
2、药物治疗。①丙咪嗪:为中枢兴奋剂,可减轻睡眠深度,每晚口服25~50mg,连续3~4个月。如停药后出现,可再给药。②副交感神经阻滞剂:普鲁本辛或羟丁宁(Oxybutynin,即ditropan,尿多灵)。入睡前口服,可使逼尿肌松弛,抑制膀胱收缩。③麻黄素25mg睡前口服。可增加膀胱颈部和后尿道的收缩力。
3、膀胱训练。在日间嘱患儿尽量延长排尿间隔时间,逐渐由每1/2~1小时1次延长至3~4小时1次,以扩大膀胱容量。
4、条件反射训练。用一套遗尿的警报装置,训练患儿在遗尿前惊醒。在患儿身下放一电子垫和一电铃相连接,一旦电子垫被尿湿时,接能电路而使电铃发现声响,惊醒患儿起床排尿;如效果不佳,可加用丙咪嗪以减轻睡眠深度。一般经1~2个月的训练可使70~80%原发性遗尿获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