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

  • 医院介绍
  • 新闻动态
  • 小儿神经内科
  • 发育行为科
  • 小儿内分泌科
  • 小儿外科
  • 儿童康复中心
  • 儿童心理科
  • 小儿眼科
  • 儿童常见病
  • 儿童保健科
  • Taiyuan tianshi

    Children's hospital

    孩子尿床习惯何时适宜改掉
    门诊时间:8:00-17:30点击电话咨询

    温馨提示:由于篇幅原因,很多内容不能详尽,如果您或者您的家人需要疾病咨询,可点击此处进行免费沟通。

    尿床是孩子的特权,但这项权利却有“期”。如何能让他们在“期”内学会自己上厕所呢?

    婴幼儿时期,孩子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健全,对尿意的反应能力和控制能力有限,所以容易发生尿床的现象,而随着各器官发育的逐渐完善,尿床问题一般都会慢慢消失。只不过,在这期间,家长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锻炼。

    一阶段(1—1岁半以前),随天性,想尿就尿

    1岁半以前的宝宝身心发育有限,尿床和尿裤子无法避免。所以家长尽量随孩子天性,让他们想尿就尿,想拉就拉,不必过于着急训练孩子上厕所,因为过早训练可能会造成宝宝的心理负担,使亲子间关系变紧张。不过,在宝宝还没有学会理解排便前,家长看到他们尿湿或排便弄脏裤子,就应有意识地告诉他:“宝宝尿了”、“宝宝大便了”,以培养其理解能力。

    第二阶段(1岁半—3岁),进行行为指导

    宝宝长到1岁半以后,一般都能灵活坐、站、行走、蹲、起了,这说明他们的肌肉神经已有了一定的发育。从生理上看,他们开始能够控制便便或尿液的“存”与“放”;从心理上看,宝宝也能听懂大人的指示,了解去厕所是什么意思。因此,此时应该有意识地开始对宝宝进行上厕所的训练。

    家长要仔细观察,发现宝宝在游戏时突然不动了,或在活动中突然用手摸着腹部、出现哭闹等情况,就说明可能是有了尿意。这时,家长可以把宝宝带到厕所,指着便盆问他:“是不是要尿尿呀?”如果宝宝点头,家长便可以教孩子脱下裤子,蹲下自己解决。如果宝宝顺利完成排便,要给他鼓励和称赞;如果宝宝一时没控制住,弄脏裤子,家长也不要大声责备,以免让他们产生挫折感。若是宝宝有了尿意,又一时排不出来,家长可以试着打开水龙头或口头发出“嘘嘘”的声音,用这种辅助效果帮孩子排尿。

    90%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