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馨提示:由于篇幅原因,很多内容不能详尽,如果您或者您的家人需要疾病咨询,可点击此处进行免费沟通。
【摘要】多数孤独症儿童都存在较严重的进食问题。如果孤独症儿童进食问题长期存在,除了会对其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外,还会影响其认知能力、自理能力的发展,以及进食的情绪,使其产生进食的心理障碍。本文分析了孤独症儿童常见的进食问题,并从如何培养合理的进食习惯、独立的进食技能训练以及如何纠正偏食、挑食习惯三方面探讨了孤独症儿童进食问题的改善方法。
【关键词】孤独症进食
Correctivemeasuresofautisticchildren’sfeedingproblem
【Abstract】ThereisaseriousproblemoffeedinghabitsinMajorityautisticchildren.Along-standingproblemoffeedinghabitsisnotonlytoinfluencechildren'shealth,butalsotohaveagreatereffectonCognitiveability,self-care,moodoffeedingandmentalblock.Thispaperanalyzeshowtoimprovetheproblemoffeedinghabitsintheautisticchildrenfromthreeaspects:Cultivateingreasonablefeedinghabits;Trainingfeedingskillbyhimself;Correctingapoorlybalanceddiet.
【Keyword】AutismTakefood
进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活动,它不仅为人体提供维持生命的养料,也是儿童必需具备的基本社会适应能力之一。孤独症儿童长期存在进食问题除了会影响其身体的健康发育,还会影响儿童认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儿童进食的情绪以及使其产生进食的心理障碍等。对孤独症儿童的不良进食问题的干预不仅可以使其获得生理上的健康,而且可以促进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一、孤独症儿童的进食问题
(一)孤独症儿童进食问题发展的特点
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孤独症儿童在1岁以前几乎不存在厌食问题,只有十分之一的家长对孩子的进食习惯表示担忧。到了3岁,有大约五分之一的家长证实自己的孩子胃口不好,有进食困难。3岁以后,孤独症儿童的厌食问题有所增长。到了4岁,几乎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进食习惯不好,并出现许多进食问题。
(二)家长对孤独症儿童进食问题的常见态度
大多数孤独症儿童的家长往往重视孩子知识的掌握,而不是生活技能的形成。绝大多数孤独症儿童的家长注意到进食与孩子身体健康的关系,却忽视了这一行为的社会价值。孩子患有孤独症无法与父母沟通,因此就造成了家长的错误观念,认为孩子听不懂自己所说的无法理解“进食”的含义,不能学会这一技能。从而忽略了进食训练,取而代之的是家长代劳。
(三)孤独症儿童进食问题的表现
1、孤独症儿童进食时不能安稳的坐在餐桌旁,总是跑来跑去,家长总是追在其身后喂饭,或是家长刚把其叫回坐好,他就又跑了,进食时的注意力不集中。
2、孤独症儿童不能按时按点进食,只要想吃随时都可以进食,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用哭闹、尖叫等行为来要求家长,进食习惯较差。
3、孤独症儿童在进食时会出现情绪急躁,哭闹、尖叫等行为,进食的情绪不能够得到良好的放松和调节,惧怕进食的环境或进食的这种行为。
4、孤独症儿童的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能力较差,进而导致进食技能的不足,例如不能正确使用勺子、筷子等。
5、孤独症儿童由于受家长的宠爱,随时随地都可以得到食,使其食吃得较多,到进食时间无饥饿感,导致其正餐吃得不多或不吃。
6、孤独症儿童嗅觉敏感,味觉过于迟钝,有时他们依靠嗅觉而不是味觉判断吃与不吃。有的偏食、挑食是与该食物在其口腔中咀嚼的感觉不好有关。因此孤独症儿童表现为选择食物过于刻板单一,偏食、挑食行为严重。
二、孤独症儿童进食问题的改善措施
(一)训练孩子在固定餐桌旁、固定时间进食的习惯
不能坐在餐桌前进食,或进食时跑来跑去或刚叫回来坐下就又跑了,只要饿了任何时间都可以吃,这都是孤独症儿童进食中的常见问题。训练者和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不应该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认为无论在哪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把饭吃了就可以了。这样会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让孩子误认为这种行为是正确的。训练者和家长应要求其在固定的餐桌旁,固定的时间进食,这是培养孩子良好进食行为的开始。
例如孤独症儿童不能安静的坐在餐桌前进食,总是不停的跑来跑去,妈妈要拿着饭碗,追着他喂饭,他正餐吃得不多,妈妈宠爱孩子,只要孩子想吃任何时候就可以吃到,食总是放在孩子可以拿到的地方,久而久之孩子吃饭时不能安坐,饭吃得特少,进食无规律。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此类进食问题我做了以下两点尝试:
1、固定进食地点,创造良好进食环境
首先,固定进食地点。让其理解吃饭应在固定的地点这一行为,为了防止他乱跑,我把餐桌放在靠墙角的位置,孩子在里面。其次,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放轻松和缓的音乐,使他情绪放松,让他从内心真正地喜欢在这样自然、轻松的环境里进食。还应考虑学校餐厅和家庭进食环境的墙饰、色彩、桌椅的高矮、餐具的大小。进食环境布置要轻松,给孩子放松的感觉,使其有愉悦的心情。再次,排除干扰因素。在饭桌旁不放孩子感兴趣的物品,减少其注意力的分散。较后,用自己的行为纠正他,在他站起来的一瞬间,用手把他按下,并告诉他“坐下吃饭”。当他完成时及时给他物质奖励,并夸奖他“真棒”。
2、按时按点进食,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由于孤独症儿童没有时间概念,所以一定要训练他们按时、按点、准时进食,让他们生活有规律。由于孩子吃食无节制,我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1)要控制孩子的食,不能让他随时随地无节制的吃食,将他爱吃的东西放在他拿不到的地方。这样到吃饭的时候,他才会有饥饿感有食欲。
(2)确定每日三餐时间,并严格遵守这个时间,只有到了这个时间,才能把食物放到餐桌上,帮助他逐步养成有规律的进食习惯。
(3)同孩子的家长做沟通,严格控制孩子在家里食数量,并按时间给孩子食物。
通过这种科学的训练,使孤独症儿童可以在餐桌旁安坐,进食的量也会逐渐增加,有助于其养成按时按点进食的良好习惯。
(二)训练孩子独立进食的技能
孤独症儿童的能力虽然会停留在某个阶段或发展缓慢,而且许多孩子还伴有很多异常行为,但经过长期的训练他们是能够独立进食的。在孤独症儿童的家长中会出现两种较端态度,因此会导致两种结果。一种家长认为孩子有障碍,不可能学会独立进食的技能,采取全全包办,这样做使孩子失去了许多学习的机会,使孩子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另一种家长意识到进食训练的重要性,并认为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儿童一样到了学习该技能的年龄就会具备该技能,没有给孩子及时必要的辅助,使孩子产生挫败感,因此惧怕类似的情景。所以在训练孩子进食的技能时,训练者和家长要避免过度辅助,也要防止过度要求。
对于孤独症儿童长期受家长娇惯,从小到大吃饭基本上都是由家长喂饭,有的能握住勺子但时间不长,手眼协调能力比较差。对于孤独症儿童此类的进食问题我做了以下三点尝试:
1、准确评估孩子的进食技能
进食技能的基础是与进食密切相关的技能,如抓、握、捏、夹的能力、小肌肉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持物模仿能力等等。只有掌握了孩子的能力基础,才能找到孩子训练的基础点,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做好准备。了解孩子目前的能力,根据能力,适当辅助。
2、将训练步骤细化,注意渐退
将训练目的、步骤分解到较细小,这样可以尽可能减少孩子的挫折感。如训练孤独症儿童能握住勺子,但坚持的时间不长,要求其在训练后可以用勺子舀饭并将饭送入口中。训练步骤可分为:一步,训练者将饭菜舀好放在勺子里,并辅助孩子送到嘴里;第二步训练者逐渐撤销辅助,让孩子自己将饭送到嘴里;第三步,训练者训练孩子自己舀饭,开始训练时只要求其将勺子插进饭里即可,慢慢要求其用勺子将饭舀起;第四步,训练其用一只手扶住碗,另一只手拿勺,自己吃饭。观察孩子拿勺子、用勺子的姿势是否正确。在确定孩子的能力后,再进行适当的辅助,刚开始时,要辅助全程,在训练时应注意辅助渐退,以锻炼孩子独立完成的能力,而且夸奖孩子“真棒”。
3、加强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的训练
由于孤独症儿童手部不灵活,应注重在平时对其加强辅助性的基础训练。训练内容包括:抓握能力训练,如抓单杠,手提重物;小肌肉运动能力训练,如串珠、插木棍、夹豆子;手眼协调能力训练,如穿线板、摆拼图、点连线、走迷宫;双手协调训练,如拧瓶盖,撕纸等。
通过科学的训练,可以使其拿勺子自己进食了,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及时和家长沟通,给孩子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逐步训练孩子进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