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馨提示:由于篇幅原因,很多内容不能详尽,如果您或者您的家人需要疾病咨询,可点击此处进行免费沟通。
临近开学,几个较大的微信公众号陆续推送了一些ASD儿童随班就读的文章。我在瑞典陆陆续续做了三个ASD学生的随班就读,较长的一个做了整整一年,之前又在资源教室里工作过三年,本以为在ASD儿童融合教育方面有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但当我看了这些文章,还是被惊到了,同时,也非常担心他们在学校的情况,也非常理解家长对孩子的忧虑。
总的感觉入学门槛太高,一年级文化知识难度大(瑞典的儿童在学校上一年学前班,好像没有学前班吧),如果班级的老师不根据ASD儿童的需要在教学方法方面有所改变,孩子在学校也没有专业的随班就读老师的帮助,我非常非常担心,我们的孩子将会面临怎样的布满荆棘的融合之路。
残疾和残障
一直以来,瑞典社会都致力改变对残疾人(funktionsneds?ttning)的称呼,建议把残疾变成残障(Funktionshinder)。残疾是眼盲、下肢瘫痪等疾病,而残障则是残疾相对于周围环境的来说的一种限制。残障不是某个人有的一些疾病,而是他被周围环境限制了。不同的帮助方法和辅助工具可以减少残疾的程度,甚至全消除障碍,尽管疾病仍然存在。
举个例子,一人有非常非常微弱的听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个聋人。但现在他使用了一种的助听器,可以听到了,那么,他的耳朵就行使和正常人一样的功能,尽管他的耳疾没法治疗。
对于一个有听力感知障碍的ASD儿童,在老师不讲课的时候带上听力保护装置,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周围环境对他的干扰,甚至以此带来的问题行为。
我希望我们的社会有这样的良心和承担来帮助我们的孩子,但对于我们即将要入学的孩子,也许远水不解近渴,我们现在能较多改变的还是我们孩子的父母。增加一些孤独症后果的知识,了解和理解你的孩子,尽可能给你的孩子提供专业的帮助,而不是把孩子一下就扔到全陌生的环境,让他们自己学着适应。
现在,我就以一个随班就读老师的角度,加上我对学校情况的一些想象(我出国17年,的一些情况已不是全了解),敞开心扉,和ASD家长谈一谈我对随班就读一些事情的看法。
以下是我个人的看法,仅供参考。当然,不是的问题,我都给了答案。
与任课老师的沟通及其他
的班级一般孩子比较多,任课老师可能也比较忙。我做随班就读老师的那个班级共有25个学生,是个学前班和一年级混合班,我带的那个男孩大卫上学前班。班里除了我是专职的随班就读老师,另外还有其他三个老师。其中一个老师负责和我对接,主要谈论这一周大卫的表现和我们措施的实施情况(我从孤独症角度,她从文化课角度),以及下一星期的教学安排。这样一是我可以根据安排调整可视化日课表或做一些活动表,二是看是否需要对孩子的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制作。这个老师除了和我对接外,也会和学校的特教制定大卫这个学期的个人计划,以及和我一起出席一些有关大卫的讨论会议。
在你孩子的班级里,有一个和你或和你雇佣的随班就读老师对接的主科老师很重要,这样,就可以和这个老师的有定期的沟通和交流,知道孩子的情况。
任课老师除了需要和你沟通之之外,较好能愿意为你的孩子进行教学方法的改变,如做一件事,老师较好非常清楚地、按步骤说出如何做,以及采用可视化日课表等。在孩子社交方面,尤其是课间,也需要老师的帮助,如给孩子找一个好的玩伴。
在瑞典有法律,所以,学生的家长可以正当的提出法律允许的要求,但在,没有具体的法律帮助条款,所以,一所以前有过ASD学生,并且对他们不错的的学校,和校长或任课老师熟悉,任课老师善良都非常重要。
我希望家长也要适当考虑,如果老师花在你孩子身上的时间是他自己业余时间的问题。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可以雇佣任课老师做孩子的家教。哪怕一周两、三个小时也很好。
关于资源教师的选择
我带的那个男孩大卫是高智能孤独症,非常聪明,阅读和数学都是班级前几名,但是,还是在学校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尤其是社交方面。所以,如果有可能较好有随班就读老师陪读。如果孩子超高功能,也要扶上马,送一程,哪怕是短时间也好。
关于资源教师的选择,较好不是孩子的父母,而是选择孤独症知识丰富,有经验的随班就读老师。孩子的父母和孩子在学校不好转变角色,孩子也会造成依赖。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家长也可以带,毕竟对自己的孩子了解。
理想的随班就读老师是这样的:
孤独症知识、干预手段和经验丰富。能一下看出孩子的问题,并能马上找到解决办法;能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帮助;能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
有人道主意精神,对孩子负责。
对新事物好奇,喜欢挑战。
较好是大学毕业学主科的老师,特教更好。
如果没有一点孤独症经验的人,没有指导老师指导,碰到事没人商量,这样的随班就读老师不但不能胜任,很快就会放弃,而经常换随班就读老师,对孩子也非常的不利。
瑞典的《教育法》和《残疾人保护法》规定,学校要根据学生的需要配备合适的随班就读老师和休息室;老师也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要。
较厉害的法律是,市资源中心根据ASD儿童的具体情况,决定孩子上哪种类型的孤独症学校(随班就读、资源教室或孤独症训练学校),但较后的决定权归孩子的父母,所以,常常会出现孩子的父母“选错”学校的情况。
这间教室就是我做随班就读时老师时的教室。大卫入学前,我拍了一些照片,发给了大卫的父母,让他们给大卫做一些学前的准备。
我也同时给大卫选了一个座位,请大家猜一猜在哪里?
家长的态度
瑞典融合教育搞了很多年,整个社会对ASD人士非常的宽容,但具体到自己的孩子班级里有ASD儿童,还是会涉及到一些具体情况。如我带的男孩大卫,非常喜欢踢足球,但踢起球来不管不顾,经常伤到人,有的家长也向我们老师反映过。还有,班级有的孩子答应过大卫第二天踢球,第二天,孩子忘了,或不想踢了,他就追着人家,说人家说话不算。我就找这个孩子谈,不要答应大卫任何事,弄得这个孩子不敢和大卫玩,家长也问我怎么回事。
关于以上的这些,估计大卫的家长事先已经估计到了。他们选择了一个开放的态度,在开学前就给全班孩子的家长发了一封信,谈了他孩子的情况。大卫父母也授权任课老师,在大卫不在班级的时候,在全班谈了大卫的情况。这样的做法,使其他孩子增加了对他的理解,也不会有孩子说,为什么大卫可以不上体育课,为啥他可以出去踢足球等等。
这其实也是个两难,也许有的家长不想其他孩子知道自己孩子的情况,怕受到歧视;另一方面,又希望其他孩子,尤其是同班的孩子能够理解和帮助自己的孩子。
其实,ASD儿童的随班就读,总的来说,对整个社会是双赢的。ASD儿童能进入“主流教育”,促进他们与社会的融合,而学校的学生和老师也增加了对ASD儿童的了解和理解。
了解是理解的前提,很多错误和偏见都是由于无知和不了解造成的。
家长和随班就读老师以及任课老师的合作
ASD儿童入学,家长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同学校校长、任课老师和随班就读老师,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难题。但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进步是较主要的,其他是次要的。一个好的,积较的,开诚布公开的合作,对大家都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对自己的孩子。频繁的换学校和老师对孩子非常的不利,因为,他们比正常孩子需要更长的适应时间。